每隔一陣子,上天就會安排過往的案主與心理師巧遇。
每位案主當初的困擾,心理師只依稀有印象。
但只要接觸相處幾分鐘,其獨特的性格作風,便會自動從心理師腦袋深處給喚出。
姑不論這些案主的狀況是好轉或是惡化,至少,他們都繼續跟自己在一起活著...
在愛恨情仇的荷爾蒙中,他們仍在學著,「面對自己」的功課。
-------------------------------
巧遇?
莫非是上天用心出著考題
讓心理師有機會得到領悟?
------------------------------
不面對自己的「利比多」,不面對自己會「感覺鈍化」
只想與「有氣質」「被接納」「得欣賞」的自己在一起
不接受自己的情慾,不承認自己會花心
沒走上自暴自棄(有另一群案主選擇放任自己,乾脆不甩內心的良善)
又偏偏對人有覺知(還有另一群案主,受限先天基因或是幼年的環境刺激匱乏,根本沒能發展出對自己或他人的覺知)
壓根沒想到,這些覺知卻夾帶一堆遭扭曲的生命認知
於是生活就陷入「得不得到別人的肯定」影響著「自己究竟有沒有價值」
以及「別人如果不能配合自己的期待」就容易出現「煩躁憤怒不舒服」,甚至是「身心症狀」
於是,
覺知是因內心常有不安才會一心想掌控
覺知是因內在渴望愛才會懷疑自己沒價值
覺知自己的內在本來就是貪戀生...
為什麼不能讓身上的「利比多」得釋放呢?
怕失控吧
通常失控都是源於積壓太久
帶著覺知,小失控時就會踩煞車的
而且,看著自己的小失控,不失為也是一次「面對自己」的機會喔
---------------------------
至於怕死
是因為只專注於「利比多」:我(全心對抗「非我」)
忘了連結「Thanatos」:無我/大我,回歸無機,重新與天地連結
由於醫學專業有其極限(包含心理師對個案的理解亦然)
案主往往得泡在不確定的焦慮感中,做抉擇(甚至到後來是被制度給送上醫療的「輸送帶」)
行動逐漸受限的過程中,心智越來越迷惘
忙著怕死,於是忘了在處處受限下,調整還能活好的部分
每一口喝水,每一回呼吸,以及冥想著與天地的,連結
---------------------------------------
巧遇
讓心理師看清自己貪生怕死
接受承認並願意釋放自己的情慾與恐懼
最妙的是
專注的焦點便得到不執著
----------------------------------------
這個部分本來就是我的一部份啊!
so what?
我不止有這部分,我還有很多面向呢,我可是超越了這些面向的總和。
如此獨特的我,
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脈動,
不過,可是與天地相連結的,一個脈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