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光寶六藝,是我打算介紹張老師月刊的專欄之外
也想推薦給格友的兩個團體

為了讓自己生命更豐富
最好的方法
就是
與其他生命相互照(召)見
我覺得他們就是典型地這類團體

我的老師在不光會耍寶寫了序
他提到助人之路的誘惑在於
能在途中發現被自己忽略或隱微的「我」

先能覺察
再透過改變
體驗著蛻殼之為難
方能享受到新殼的新人生

特別是棋逢對手
整顆腦袋都被激發
才知道自己可以比想像中的自己還強
才讚嘆原來世上有著另一個對方
可以惺惺相惜

棋靈王中的阿光與小亮(光/亮)
網球界的山大王與阿格西,費德勒與納達爾
我想他們都因為對方的存在
而驚豔到自己可以朝著要與對方並駕而一直進步著的潛力

我與我的個案們
又何嘗不是如此

藉由與他們的交會激盪
我才知道人生的進程其實步步有風景
需要時間
還要肯用心打開五感品嚐咀嚼

哭/笑
孤獨虛空/感恩著片刻幸福
期望高/失望難受


更認識了我自己

如果不能改外在
何不調整心態
換個角度看自己呢

原來
以為的天份
以為的無力
以為的進步
以為的不知所措

都只為了讓我有更豐富體驗
寫下這場活動紀錄

銀玉的分享
(哇勒拿筆刺人眼睛,還有汽油彈)(雷伯龍我只有聽說)(讓媽媽得以對外婆愛的呼喚)(幫小朋友打開五感跟自己說話的活動)
讓我領悟到為什麼很多生命長大後很難有穩定界線
一下子被人說是心肝
過一陣子又被人說是廢材
原來正是邊緣型人格的溫床

生命除了開低走高(在后里見到三位賺旅費的小朋友)
大部份開低走低的孩子,光寶的認輔志工都用心地疼惜著

心理師這邊則容易遇見開高走低的高材生耍著自暴自棄
因為記憶中的自己怎麼會輸呢
莫非自己也是廢材
不想上學又不願慢慢認識其實並不差的自己
帶著罪惡感待家中
氣爸媽都那麼好嗎(是氣照見了自己的無用)

小畢老師精彩的
三ㄌㄟ
1.淚
2.累
3.類


則是讓我突然懂了從事心理專業為何沒立刻幫到人還可如此淡定
原來是心中已經了然
知道一切都有時間表
只要陪在旁邊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少做不對的事
每個生命就會自然開展

林主任也為淚累類有了人生三階段的歷程分享
年輕時有熱情少經驗(淚)
中年時有經驗但羈絆多(累)
年紀長時有經驗有時間,但身體亮黃燈(看學不學得到"類")

資產配置
生命角色分配
助人界線與判斷力
都是"類"的智慧展現
而能走到"類"的境界
誰說可以不經歷"淚"與"累"

歐爺分享了自己
我想他也三十多了吧
看過他的淚
聽他講著後來的累
會後閒聊中我已看出
婚後的他
開始進入"類"的層次

最妙的是
小畢老師與歐爺都分享了自己在當兵時的助人驚歷
有志助人的格友
別被他們的經驗給嚇到啦

他們不也因為有這些驚歷
才磨鍊出現在的精力與經歷呢

體會著孔夫子
人不知而不愠
然後慢慢從對方的不知處反思
何嘗不是更認識自己的機會啊

願格友們都能建立自己的"類"
對自己與週遭人事能有自己的診斷功力
然後...練習配置自己的資產與生命

------------------
算是整理告一段落
心也算放下
可以開始週日這一天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