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真的和基因有關嗎?其實,基因只佔暴力原因三成,七成和教養有關。 當人學會反思和感恩,社會暴戾之氣就少了。

 

洪蘭

 

最近幾件隨機殺人的兇手,都是受過教育、表面正常的人。在找不到殺人原因之下,大家思慮不約而同朝向基因,問:犯罪和基因有關係嗎?

有,單胺氧化酶A(MA OA)就是一個暴力基因,剔除這個基因的老鼠特別兇悍,兩隻關在一起,會打到血肉模糊。但是基因只佔暴力原因的二九%,剩下的七一%是後天教養方式和環境的關係。

大腦裡有鏡像神經元,專司模仿,嬰兒一出生就會了。曾經有個媽媽問:她兩歲的孩子發脾氣時會摔東西,怎麼辦?我問:你自己生氣時,有摔東西嗎?她點點頭,這就是了。實驗發現三歲前,每個月被打過一次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比別人高兩倍。

但是有暴力基因也不必擔心,它的展現與否,環境有決定的成分。抱朴子曰「寸火能焚雲夢,蟻穴能決大堤」,一開始的小事,累積起來會壞大事。

小事形成人格差異

伊朗有對雙胞胎,頭部相連,她們在二十七歲時,決定分割。醫生評估成功機率只有五○%,但是姊姊說,「我想去德黑蘭當記者,她要留在家鄉當律師,我們個性完全不同,互相牽制了二十七年很痛苦。開刀了,即使失敗,也是睡在不同的墳墓裡。」結果一語成讖,果然睡在不同的墳墓裡了。

我們不解的是,她們基因、環境都相同,頭連在一起,連上廁所都一起,所以經驗也完全相同,為什麼會發展出這麼不同的人格來? 

原來姊姊比較愛笑,在被逗時,姊姊會先笑,別人就多逗姊姊一點,妹妹看在眼裡,就退縮,結果演變成一個外向、一個內向的人格。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小時候這一點點的對待差別,長大後會造成這麼大的人格差異。

往者已矣,來者猶可追,我們很難去追究每個殺人犯成長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使下一代不再受隨機殺人的威脅。從現在起,我們來改變社會暴戾之氣:媒體自律,不再誇大報導社會的惡行醜聞;做父母的,公平對待每個孩子,教養他;做老師的,不在課堂裡罵傷人自尊的話,教育他。

讓孩子大量閱讀好書,打開他的胸襟,提升他的境界,當他懂得反思、感恩時,就不會有失業不爽而殺人洩憤的事了。〈禮運大同篇〉是我們的圭臬,「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9838#sthash.A0A1zyET.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