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小時前想整理一篇「事緩則圓」...
關於親子間彼此的批評對話,也關於對自己未來求職不確定所產生的內心掙扎,
想以健康心理學中提到的適應期來說明:
人的心理,在接觸任何新的環境,新的想法後,其實都需要時間來消化.

在BenQ wincamp上常講到,適應新工作,對新人來說,至少需要兩三個月,而沒上工前的種種打聽,還有剛上工時的各種心情感受,都會創造出自己對該工作的評估看法...其實,如果沒有待滿九十天,都是不太準的.
有點像佛家講的,都是自己對該工作所生的妄念.
如果被這些片段的想法而決定了對這工作要待或不待下去,其實是很可惜的.

而這需要時間來消化(轉化)的歷程,似乎是任何有機體的一種天性.
為了可以讓自己在各樣環境與種種關係中,活下去.

在發展心理學中,Piaget提到assimilation和accomodation的概念,其實就是想說明人如何在環境變動中,為了穩住想法.
要不產生新看法,要不就將其歸納於自己原有的想法中.
嗯,有點扯遠了.

重點是,在網路上寫東西,按到Esc就會被清空...所以五小時前的那些文字就看似不存在了.(好久沒遇上了)當下,很睏的意識在瞬間清明,就像開高速公路想睡被差點出車禍而驚醒般.

嗯,寫到這邊先上傳吧.

其實這篇想說的點是,昨夜的心情有點嘔,因為沒完成,但也沒勁再寫一次,就去睡了.

最妙的是:
清晨,夢到了想分享看法,想將作文給老師看...卻被說是渴望被注意...
我吶喊著:我並不常把自己內心跟別人揭露,我是信任你耶~~居然這樣解讀我~~
受傷的感覺,讓我到醒來還記得.

猛然明白,這些感受都埋在心底,是能量的殘餘.
也似乎更了解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想再接觸其他人.
人啊人,清描淡寫說出來的話,其實常有劃破心臟的力道的.

轉貼一小則報導,也幫格友認識所謂怕受傷的退縮:

耍孤僻 日年輕人躲廁所用餐
   2009-07-26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廿五日電】  
閉俗、沒朋友、沒人可以一起吃飯、因此很煩惱嗎?日本有自閉傾向的年輕人之間,居然流行起「便所飯(廁所餐)」,即午餐時間躲到學校、公司的廁所,一個人坐在馬桶上偷偷用餐。許多大學的廁所都發現了禁止廁所餐的傳單或塗鴉,讓校方十分困擾
「廁所餐」這個新名詞近來常出現在日本的網站上,有些年輕人還透過網站分享自己在廁所吃飯的心得。有些人是為了脫離團體,找尋自己私人獨處的安靜時間,有的人則是無法融入團體,被團體排斥孤立,沒有朋友可以一起吃飯談天,只好孤僻地以廁所為逃避的空間
《朝日》、《產經》等日媒指出,最近在橫濱國立大學、早稻田、慶應等多所大學的廁所內,發現牆上有「禁止在廁所用餐」的塗鴉、公示和傳單。傳單上圖文並茂地寫著「請正確地使用廁所」,並強調廁所裡禁止「抽煙、塗鴉、餐飲」,監視器監控中,違反者將禁止使用廁所 
各校發現傳單中,雖然內容相同,但最後署名的大學名稱卻不同。橫濱大學指出,傳單非校方張貼,發現後已經清除丟棄。有一說指出,這些其實都是惡作劇的網友所為 
不過,在廁所用餐之事似乎並非空穴來風。有高中生在網路留言板上說,在學校不管走到哪裡,都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能夠一個人放鬆獨處的地方,只有午休時的廁所 
也有粉領族說,員工餐廳的廁所既乾淨又沒味道,最重要的是,很少人使用,因此可安心用餐,但是為了不讓周圍同事發現,只能吃些比較不會發出聲音的營養補充食品 
日本的廁所通常相當乾淨,沒有什麼異味,也不像台灣廁所會有一桶用過的衛生紙,因此長時間待在裡面也不至於無法忍受 
千葉大學專門研究青年心理學的宮下一博教授指出,有男學生坦承說:「自己一個人在外用餐會覺得很恐怖」。宮下說,廁所餐若真的是一般現象的話,可能反映出,現代的學生最怕的是,周圍的人認為自己沒有朋友、很孤單,因此寧可躲在家當宅男宅女,或甚至因而休學。
橫濱大學校方則表示,雖然學校沒有禁止學生在廁所用餐的相關規定,但這應該是牽涉到禮儀的問題,此情形讓學校頗為困擾


這句尤其講得傳神:現代的學生最怕的是,周圍的人認為自己沒有朋友、很孤單,因此寧可躲在家當宅男宅女,或甚至因而休學

 
另外分享一種靜坐學派:
雅肯靜坐,提到一個概念叫靜坐聲音...
只要靜坐持續,不拘特別姿式,都能感受到...
只要能持續練習,似乎就有消除殘餘...

部落格治療法,對我來說,原來就是消除殘餘啊!
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