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不到寬恕對方」而來尋求心理治療者其實不算少。

如果將療程後期會討論的議題拿出來檢視的話,比例就更高了。

 

通常心理師都會請個案先從「寬恕自己的不能寬恕」練起。

 

話說六月號的張老師月刊,在讀到楊明磊<一起的意義>時,心理師的腦子又迸出另一句話:

「接受對方的不能接受」

 

我們都太渴望被對方完整地接受

偏偏當對方做不到時

我們內心對此其實也不太接受

所以我們有什麼資格要對方做到完整地接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