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能理出一個孩子在日後能否具備把日子過好的指標的話...
那麼這個孩子屬於較能「看見自己所有的」,還是偏向「在乎自己所缺的」,
應該是心理師在總結這些年臨床經驗所得出的結論。
「看見自己所有的」:
覺得自己是有獨特的存在
自己是有價值的
比較容易知足
覺得人生是幸福的
比較容易感恩
「在乎自己所缺的」:
不喜歡自己的人生
老是怪罪周圍的人
認為自己一生是糟糕失敗的
常常陷於懊悔中
想乾脆消失
至於一個孩子怎麼會成為「看見自己所有的」或是變成「在乎自己所缺的」
似乎跟其在長大過程中,有沒有得到大人對其「實存」的接納...
換言之,不是在言語上拼命地給讚美或教導
倒是對其「真實良善的心意」,投予欣賞的眼光
或是對其「不佳的言行」指正後,仍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待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