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篇,讓心理師的眼睛,淚光閃閃...(我記得到校初任時,主任那個對「心理師」一職帶著「保持觀察」的眼神...然後在半年後,他卻在校務會議「淡定」肯定了心理師幾句。那種得到信任的成就,奠定心理師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理解、陪伴與等待—心理師的眼睛讀後

儘管心理學是教師養成教育中的必修課程,而且我還比別人多修一回,一次在師專,一次在師大。但對我而言,心理學似乎就是一門記問之學,除了課堂考試,幾乎沒有太偉大的吸引力;進入教書行列,心理學依然沒能進入我生命之中,所以教學生涯,也就無法真正融入心理學知識。

比如:心理學告知我們個體有個別差異,但我總還是自認“公平”的要求所有學生;面對學生成績差距,總不由自主的生氣;尤其學生生活適應出了問題,更是不能諒解,學生怎可如此不受教!我並不能真正意識到個別差異存在的事實。心理學要我們以個體為中心,事實上,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拋不開自我的想法和價值,不斷要求孩子遵循我的要求。心理學也告知我們,個體發展歷程有一定規律和任務,但我總是忽視這些規律,想要他們一大步跨入成人的世界。所以孩子與我,總是兩個世界。

“心理師的眼睛”是舒霖老師在學校實際輔導孩子的紀錄,有些個案跟我有著共同記憶。記得舒霖老師以心理師的頭銜進到學校,立刻得到師生的熱愛,校園裡無論走到那裡,隨時都有學生的小跟班,老師也經常上門求教。舒霖老師跟我同事兩年,他筆下的孩子,同時也是我傷腦筋的對象。為了這些孩子,初期,我總以為舒霖老師的做法太消極,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想改變學生,可是不管我如何積極介入,孩子還是依然故我,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我盯得越緊,孩子只有跑得越遠;反倒是圍繞在舒霖老師身邊的孩子,日復一日,竟然逐漸有了起色。慢慢我理解到,孩子發展有其一定規律,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效果通常不大,萬一真有太大影響,反而不是正向力量,而是負向影響居多。

兩年下來,我在舒霖老師身上看到專家的理解,真情的陪伴,和耐心的等待。這樣的精神充分顯現在這本著作之中。因為理解,孩子對他無所保留,真誠愛戴;因為陪伴,孩子無所畏懼,繼續前行;因為等待,孩子減輕壓力和挫折,終於尋回自我,度過難關,走向坦途。至此我總算在舒霖老師身上看到心理學真正的活用和效用,也促使我把心理學專著重新再做研讀。

特別的是:這本書並非一般心理輔導的生硬個案報告,在舒霖老師生花妙筆之下,每個個案都活靈活現的閃耀著生命,同時展現舒霖老師的悲天憫懷。推薦老師和家長們,有機會應該仔細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