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學,通常只是懼學的反應。
而懼,只是缺被接納,還有一些緩衝時間。
至於練習接納了,試著給時間了,孩子就一定會踏出門上學去嗎?
我只知道一個人得到接納,有時間迴旋的話,成長會慢慢發芽地。這是C.Rogers說的,也是我在臨床心理工作十五年下來的確信。
上學不也為了參與學習得成長嗎?
看得透的話,家人就能示範「放得下」的勇氣,並在心中對孩子不時送出「斷捨離」的祝福。
當家人開始練習放得下的成長,孩子離走出去的成長也就不遠。
--------------------------------------------------
整理今早在成德國小分享的親子管教手則如下:
爸媽對孩子的成功教養是能改變孩子嗎?
還是慢慢接受孩子長大就是會經過「愛交友」「會頂嘴」過程?
練習在有時會爭執的家人關係中,依然活好。其實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學習接受人生難免有挫折,休息一下再出發,就有新風景囉)
心法:一,罵小孩三分鐘有益健康,罵超過了會傷肝。
二,重點講兩遍就好,因為唸第三遍會引發反彈。(父母有盡到該教的責任,問心無愧就好)
三,說完要趕快離開現場,要不再讓孩子兩遍(那再給你五分鐘,那再給你三分鐘),要不給他三個選項,要不乾脆轉移自己焦點去泡茶澆花。
四,生活除了管小孩,應該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議題或活動嘛。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得練習為自己負責。
-------------------------------------------------------
下午則在中正國中當起了前輩的前輩,聽著學校心理師與學校社工師們聊甘苦。
原來,照顧孩子雖難但可一步一步來
但若要兼顧家長想法,學校主任與導師的各種期待
專業人員也就容易陷入不知所措
千萬別喪氣(不知怎麼做才對)也別太理想(想要讓每個人都滿意)
而是先靜下來用心評估,判斷一下這個家庭究竟怎麼了?這群老師為何如此心急?
一旦心裡能有定見(得找平衡且有取捨),即便環境相左意見一堆,也能以理解對方的觀點出發,且能娓娓道出自己堅持的源由。
看著晚輩走在自己曾踏過的足跡(甚至連踩空之處都雷同),有種淡淡卻說不出來的,悸動。
加油吧,小子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