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可以接受人腦如同一台具備人工智慧的超級電腦。
那麼從小儲存的記憶,便會不停自行建構著關於經驗之連結。
如果反覆多次建構同一條連結,就會形成固定地認知迴路。
一旦再經歷類似刺激時,已成連鎖的預期與情緒反應,會瞬間啟動。
要是覺得上面的說明有看沒有懂,那也沒關係,舉個「熱戀退燒」的案例,肯定更容易理解。
話說渴望被愛包圍的小公主遇上了帥氣體貼的堅毅男孩。
即便關係位階有些落差,因為愛情是盲目的,所以一點也不是問題。
偏偏兩個人大腦從小成長的記憶完全不同:
小公主習慣被愛包圍,一旦感受周遭降溫,便極度不安。
於是感受到類似「感覺降溫」時,大腦便會輸入「不被重視」的關鍵字。
而成千上萬筆孤單悲慘的資料,便沒完沒了地瞬間跑出。
情緒掉進黑洞,怎麼鑽也鑽不出,可想而知。
男孩從小只要有表達反應便踢鐵板,待訓練有素之後,「講也沒有用」便成了腦袋常用的關鍵字。
最妙的是,在其腦袋的google首頁打上「講也沒有用」之後,還真的一筆資料也沒跑出。
所以當雙方「熱戀退燒」時...
男生一累少了主動關懷,女生便輸入「不被重視」。
女生一鬧一吵,男生便輸入「講也沒有用」。
於是:你說啊你說啊!+#%^$&*...
以及,長時間沈默後終於被逼出一句:你怎麼說都好了,我沒意見。
便成了雙方不時上演的開場台詞。
心理師得抓出雙方大腦最常用的關鍵字,及說明兩人在輸入關鍵字後所出現的資料。
並請雙方注意自己是如何容易落入「關鍵字」與「引出一堆資料」的快速連結...
藉此練習自我提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