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們也不全都如外表看起來這般豁達,因為大部份這類的孩子都患有眼高手低的大頭小手症.
他們渴望完美的人生,一旦挫折臨現,就變得毫無行動力可言 
相較於當代主流思潮的成功哲學(追求卓越的人生),最近倒是遇上幾位頗為「另類」的案主.
由於其皆具備以「退化」的防衛機轉為其不必為自己扛起責任的共同特色,我發現自己反倒成了他們無法安逸的牽絆所在...

不說話,
大小哭聲不絕,
偷便便在圖書上,
裝可憐撒謊,
落跑偷溜躲起來,
堅稱身體不舒服...


我發現其家長絕大多數都有一段無奈的際遇,除了表示自己無力之外,也懂得懇請老師們出手相助,但往往到了關鑑時刻卻自己不露面.被老師盯急了,不是幫小孩找藉口,甚至乾脆走後門開溜!

鑑於越來越多所學校找心理師幫忙處理這類「拒學」的孩童,我決定直接了當地在此宣佈:
對不起,如果期待心理師出力將這幾位學生拉回教室,那我恐怕又會令大夥失望了,因為我的氣力不大,耐心也有限,萬一拉扯過程中受不了這些扶不起的小鬼頭,只怕我自己會濱臨抓狂...
但說真的,心理師在仔細觀察這類孩童的生活型態後,也實在找不到讓他們重返校園的理由啊!
此話怎講呢?
如果他們在家中過得比學校幸福,而且他們都沒有亂學壞,更不會加入幫派,那麼我們硬要他們加入現實的競爭與鬥爭嗎?
難道我們就放任他們不受教,從此離群索居嗎?
那如果他們願意降低物慾,平靜渡日,最多躺躺公園的草地,曬曬太陽呢?

會不會我們終日勞苦,也只為有一日得以過著像他們一樣的生活?
哈!
當然啦,並非所有這類孩子都有這麼高深的流浪漢哲學,不過從這點可以讓所有準備或被迫插手的外人先想一想吧:
硬拉他們進校園,
老注意他們開口了沒?
一直期待他們停止哭泣...
這會不會反倒讓他們更視離家到校為畏途?

終於,他們從懼學,藉著退化行為的增加而得以拒學.

其實,這類型的生命一直在總人口中佔著一定的小眾比例,只是他們向來不是起眼的問題對象,通常在被外界關懷拉扯一陣子後,就會被主流價值拋置淹沒於背景.

我跟各位說,這類孩子不但難回校園,往後啊,只怕會越來越多,甚至蔚為風潮喔!
各位看官,別急勿氣,待我分析給各位參考參考:
1.戶政e化後沒有死角.
以前人口流動掌握困難,現在資料越建越完備,一個也漏不掉;以前生得多,連戶口都沒報的也大有人在,反正都快吃不飽了,還上什麼學,下海種田還差不多呢...
2.社會福利提升,不止可領津貼,有些弱勢家庭仍接有第四台,或是ADSL的快速網路.
到學校不但鴉子聽雷,還得面對陌生不知如何互動的大人小孩,何必呢?不如窩在家裏舒服呢!看看電視,上網玩遊戲或找找資料,好不快樂!反正將來政府也要推動無線學習,乾脆走在時代前端,引爆新的求學趨勢!
3.強調以愛為本的零體罰.
以前要處理這類學生是再容易不過啦!回想一下師長們是如何解決這些不肯受教的學子呢?對了,不出家門,不進教室,給他一頓排頭,看誰還敢搞這麼多有的沒的爛花招...

基於上述理由,他們也納悶著:你們幹嘛有事沒事地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算了,懶得理這麼多.生命苦短,若不即時行樂...對得起自己嗎?

我稱這叫作 流浪漢哲學.
不問成效,反正終點都是一死,何苦呢?生命嘛!不是在...就是在.
不是嗎?

不過,他們也不全都如外表看起來這般豁達,因為大部份這類的孩子都患有眼高手低的大頭小手症.
他們渴望完美的人生,一旦挫折臨現,就變得毫無行動力可言...


說穿了,是他們不願扛起任何失敗的責任,於是,他們寧願退化再退化,一切的一切只為了證明自己夠弱夠無能,這樣方能順利將任何可能的責任給推得一乾二淨...
在日本,有一類"隱蔽青年" (日本原稱ひきこもり或引き篭り,有台灣譯者戲稱家裡蹲廢材或譯為繭居族),是指一些自我封閉的青少年,他們認為自己難以在社會上擁有地位,以及對社交冷感。隱蔽青年常常拒絕離開家長的房子,又或者把自己關在房間一段長時間。根據首次發明此詞的日本心理學家齋藤環發現,在日本全國約有100萬名隠蔽青年,大約佔日本全國青少年的一成,而且大多隱蔽青年是家中長子。現時,除了日本以外,香港亦出現愈來愈多的隱蔽青年,但社會對他們的關懷仍然很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1%E8%94%BD%E9%9D%92%E5%B9%B4
對了,請勿將御宅族跟繭居族搞混喔!我可是被宅男給狠狠地糾正了一番,待我ㄒ一ㄠ(二聲)到一段落後,再跟大夥仔細說明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