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暑假將盡,一想到又要跟人群接觸,一顆心就莫名地多了些重量...
答應要回覆一位有著網路成癮兒子的媽媽,卻一直決定不了從那一點入手...
也許,是倦怠吧.
畢竟,沒走三三八巷,少了時間陪自己感傷,也沒認真養心培能...
陰錯陽差地沒能跟ragebull接上線~~
正進退維谷的小畢老師也同意單靠意志力想扭轉心情是不可行~~
答應Dr. Freedom要每天讀書,擱下一轉眼也兩週有餘~~
言歸正傳,就從一個孩子的來信談起吧:
上了大學以後人際關係沒有變好,甚至變的更沒自信,社交能力是零,完全不會哈拉,幾乎退化成一個無言的人。
只跟特定的人說話,不想參加社團或系上事務,但一方卻羨慕那些同學。。
時常會表現心情不好的樣子,我想是因為想得到關心。
因為朋友少,也不會跟其他人講話,平時就沒人關心,雖有位國中女友,仍覺自卑,因為同年齡的女生,我根本談不來。又怕被別人說因為把不到老的才去吃嫩草。
交往得很辛苦,我盡所能的滿足她,我不知道如果對她有點不好後,她還會不會愛我?好像只能靠賣乖討好來維持這段感情,能量透支,卻彌補不了我心中的空洞。
爸覺得我不夠成熟,連一個小女孩也搞不定,靠杯!
看到週圍同學的日常表現,更使我感到自卑膽怯。
我覺得我是廢材…
柯老師知道隱蔽青年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1%E8%94%BD%E9%9D%92%E5%B9%B4
我怕自己成為那種東西或者已經是了。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
常覺得自己根本不算什麼!
可能是因為從小教育的關係吧,從國中的時候補習班老師就一直灌輸我"這樣也不算什麼"的觀念,要我們虛心受教。
我真的變得很謙虛啊,可是也很沒自信。
就連現在大學的教授也一樣,總是說一些話讓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是。
就算我上下學期微積分都拿九十九分,我還是覺得"這一點都不算什麼"。
微積分的教授還說他不想鼓勵他的小孩,怕他小孩太驕傲…
呵..我怕他小孩以後跟我一樣是”隱青”呢
我現在其實覺得驕傲比謙虛好…
尤其是對我這種已經驕傲不起來的人…
順著網址,查到了下面的描述:
隱蔽青年
(日語:引きこもり、ひきこもり、引き籠もり 英語:Hikikomori,hikky,social withdrawal),俗稱家裡蹲或繭居族,日本的文化症候群。
指人於某種程度狹窄的生活空間之中不出社會的意思。
具體來說,大部分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度過而不去學校與公司的狀態,或是如同那樣的人稱呼為隱蔽青年。
指一些面對各種社會排斥而選擇自我封閉,過著足不出戶生活的青少年。
隱蔽青年常仍與父母共住,或抑將自己長時間閉於房間內。根據首次使用此詞的日本心理學家齋藤環發現。日本全國約有100萬名隠蔽青年,大約佔日本青少年一成,而且大多隱蔽青年是家中長子。
可能成因:
日本以及東亞其他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例如中國大陸的城市、香港、台灣、南韓等)的社會經常給予青少年一些壓力,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失敗、無用。這些壓力有很多的來源。
日本以及東亞先進地區的青少年最擔心的是在教育制度下的表現,東亞教育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加上傳統觀念認為學歷高才有出息,形成升學主義,他們覺得家長和社會施予不少壓力。有一些極端例子指出這種壓力自幼兒園時期便開始產生,因為他們得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最好的幼稚園,繼而進入最好的小學、中學、高中以至大學。在日本,大多青少年在高中後會多花一年時間、甚至以上的時間(這些不附屬任何學校的學生,俗稱「浪人」),應付更好大學的入學試驗。聲譽越好的學校,成功進入的難度越高。香港、台灣聲譽好的學校亦競爭很大。
當高中或大學畢業,他們要面對就業困難的問題。他們多數只能找一些兼職工作,這些工作入息不多,根本不能夠負擔個人及家庭開支,更遑論成家立室。
其他壓力來源還有因一些原因而受到同學的欺負又或者排擠,例如過肥、學業或體能表現、財富以及種族。有些人因為欺負別人而受到懲罰,這使他們的家庭帶來羞辱。
整理到這個地方,不知格友們是否跟我那個孩子一樣悲觀呢?
直到遇上另一位被我認為是隱青的學生糾正後,才有了另一層觀點...
待續
答應要回覆一位有著網路成癮兒子的媽媽,卻一直決定不了從那一點入手...
也許,是倦怠吧.
畢竟,沒走三三八巷,少了時間陪自己感傷,也沒認真養心培能...
陰錯陽差地沒能跟ragebull接上線~~
正進退維谷的小畢老師也同意單靠意志力想扭轉心情是不可行~~
答應Dr. Freedom要每天讀書,擱下一轉眼也兩週有餘~~
言歸正傳,就從一個孩子的來信談起吧:
上了大學以後人際關係沒有變好,甚至變的更沒自信,社交能力是零,完全不會哈拉,幾乎退化成一個無言的人。
只跟特定的人說話,不想參加社團或系上事務,但一方卻羨慕那些同學。。
時常會表現心情不好的樣子,我想是因為想得到關心。
因為朋友少,也不會跟其他人講話,平時就沒人關心,雖有位國中女友,仍覺自卑,因為同年齡的女生,我根本談不來。又怕被別人說因為把不到老的才去吃嫩草。
交往得很辛苦,我盡所能的滿足她,我不知道如果對她有點不好後,她還會不會愛我?好像只能靠賣乖討好來維持這段感情,能量透支,卻彌補不了我心中的空洞。
爸覺得我不夠成熟,連一個小女孩也搞不定,靠杯!
看到週圍同學的日常表現,更使我感到自卑膽怯。
我覺得我是廢材…
柯老師知道隱蔽青年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1%E8%94%BD%E9%9D%92%E5%B9%B4
我怕自己成為那種東西或者已經是了。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
常覺得自己根本不算什麼!
可能是因為從小教育的關係吧,從國中的時候補習班老師就一直灌輸我"這樣也不算什麼"的觀念,要我們虛心受教。
我真的變得很謙虛啊,可是也很沒自信。
就連現在大學的教授也一樣,總是說一些話讓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是。
就算我上下學期微積分都拿九十九分,我還是覺得"這一點都不算什麼"。
微積分的教授還說他不想鼓勵他的小孩,怕他小孩太驕傲…
呵..我怕他小孩以後跟我一樣是”隱青”呢
我現在其實覺得驕傲比謙虛好…
尤其是對我這種已經驕傲不起來的人…
順著網址,查到了下面的描述:
隱蔽青年
(日語:引きこもり、ひきこもり、引き籠もり 英語:Hikikomori,hikky,social withdrawal),俗稱家裡蹲或繭居族,日本的文化症候群。
指人於某種程度狹窄的生活空間之中不出社會的意思。
具體來說,大部分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度過而不去學校與公司的狀態,或是如同那樣的人稱呼為隱蔽青年。
指一些面對各種社會排斥而選擇自我封閉,過著足不出戶生活的青少年。
隱蔽青年常仍與父母共住,或抑將自己長時間閉於房間內。根據首次使用此詞的日本心理學家齋藤環發現。日本全國約有100萬名隠蔽青年,大約佔日本青少年一成,而且大多隱蔽青年是家中長子。
可能成因:
日本以及東亞其他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例如中國大陸的城市、香港、台灣、南韓等)的社會經常給予青少年一些壓力,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失敗、無用。這些壓力有很多的來源。
日本以及東亞先進地區的青少年最擔心的是在教育制度下的表現,東亞教育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加上傳統觀念認為學歷高才有出息,形成升學主義,他們覺得家長和社會施予不少壓力。有一些極端例子指出這種壓力自幼兒園時期便開始產生,因為他們得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最好的幼稚園,繼而進入最好的小學、中學、高中以至大學。在日本,大多青少年在高中後會多花一年時間、甚至以上的時間(這些不附屬任何學校的學生,俗稱「浪人」),應付更好大學的入學試驗。聲譽越好的學校,成功進入的難度越高。香港、台灣聲譽好的學校亦競爭很大。
當高中或大學畢業,他們要面對就業困難的問題。他們多數只能找一些兼職工作,這些工作入息不多,根本不能夠負擔個人及家庭開支,更遑論成家立室。
其他壓力來源還有因一些原因而受到同學的欺負又或者排擠,例如過肥、學業或體能表現、財富以及種族。有些人因為欺負別人而受到懲罰,這使他們的家庭帶來羞辱。
整理到這個地方,不知格友們是否跟我那個孩子一樣悲觀呢?
直到遇上另一位被我認為是隱青的學生糾正後,才有了另一層觀點...
待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