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場跟午場的講演,摘要如下:
一、青少年到底在想什麼?
二、當父母的能怎麼做?
一
1.13~20歲的孩子,腦袋中的荷爾蒙的變動加劇,使其在身體上抽高變重,在心態上渴望擁有獨立的自我.也基於此,青少年在脾氣有時會陰晴變化得連自己都搞不太懂,跟家人的言語互動減少,但有時一high又會顯得輕狂.
2.青少年腦袋常在想的兩個主題:自己在外的表現優不優(課業,體育,電玩...);在同儕的心中得不得人緣(他們跟我好不好,喜不喜歡我)?反過來說,在這個階段的心思很少會想到:父母的心情,或是什麼長遠的未來...
3.準大人的腦袋中會開始出現好幾種聲音(兒童時期是單一的價值標準),這種多元且彼此可能矛盾的想法,是因為有情感原始腦v.s.理性腦(前者想舒服v.s.後者重理性考慮)
通常父母師長會以理性腦的角色發聲,結果往往是引出青少年腦袋中的反作用力:堅持不屈服,還高喊著要解放自己!!
二
1.觀察孩子的杏仁核(情緒),另外挑時間再討論.
2.台詞轉換(打破慣性劇本,避免神經鈍化的作用)
3.找貴人(通常只要不是家人,腦袋就不會有要關心一輩子的認知聯結,所以口氣與內容都會貼近孩子的心聲)
4.顧好自己的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