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留一手的心理師,難敵國語實小認真發問的家長們...

終究是掀了底牌。

 

一聽實小的美金主任介紹起「親子教養存摺」(子女有好的行為習慣或是家長有認真研習成長,都可作為換取學生榮譽點數的累積)

心理師連忙在放投影片前將畫面連到「心理師的眼睛」部落格上的「我告訴你一個秘密」

強調只要今晚有「依樣」對孩子演出者,就可以在「存摺」記上一筆

 

然後心理師便調查了到場聽眾的孩子是念幾年級...身高有沒有已經接近爸媽者...

(詳見「愛與債」的DVD)

約莫一小時後,進入聽眾提問時間。

 

Q1:哥哥的女兒(小三)有打不入班上主流團體的苦惱

Q2:志工團帶領的活動中,有幾位愛戳同學的孩子,老針對一位溫和的男同學「攻擊」,男同學多半吞忍

但聽說回家後曾以類似手法攻擊弟弟(或是回班上戳其他的同學)有志工引導他跟大人報告,結果那群孩子遠遠喊著「ooo,遇到問題就只會找媽媽,羞羞臉」

Q3:小一孩子跟大幾歲的堂哥堂姐玩,偏偏堂哥的脾氣不穩定,又不好意思跟大嫂明說

Q4:自己管孩子有時會比較情緒化,沒想到家中老大對老二也有樣學樣

想讓自己放空來平復情緒,便將老大托給先生管,想不到先生撐沒多久就發飆,還動手修理孩子,最後爛攤子還是得自己收

Q5:夫家有家暴的家族史,先生縱然有心想改,但情緒似乎就是衝動,於是七歲跟五歲的兩個男孩就都曾被修理,五歲那位在校也常動手...

 

Q1:一開始,心理師便以「暫且保留」http://slke.pixnet.net/blog/post/178258131的內容交代,並強調只要姑姑能傾聽並同理小姪女,讓其腦子的多巴胺的濃度不至於持續過高,就不會有大問題。況且在其情緒穩定後,可以以「那你覺得姑姑還可以怎樣幫你?」跟「明天你在班上打算忙什麼讓自己比較好過?」,來進行「資源運用」與「自身能力」的提升。

Q2:但家長持續反映對於班上那些言行不當的孩子要如何處理時,心理師只好使出乾坤大挪移

反問大人在職場會不會也遇到「八字不合」的同仁

或是家族親戚間,有沒有碰到性格「相剋」的對象呢

通常,只要活著,就難免碰上

而且,寄望任何溝通或因應作法想改善對方的態度,都是徒勞

因為,對方之所以「持續」存在於自己的世界,乃是自己的修行不夠,還沒有「超越」這道「功課」

以心理學的角度,對方的「持續」,是因為自己仍不斷為其而產生「明顯」的反應(無論是刻意反擊,刻意吞忍,或是刻意忽視)

對方若要鬧不膩,通常喜歡看到被鬧的對象,一直有「新」的反應出現

 

Q3:還有,增加玩伴數量,這樣冤家就不用長時間相聚

 

Q4:管教子女過當,勇敢道歉即可(身教)

執意做到完美管教的父母,萬一小孩課業成績不錯,往往會成為高學歷下的焦慮症患者(追求完美)

 

Q5:甜甜圈理論(找貴人,看見先生的「本意」,慢慢改善,不要連續兩週天天都打罵小孩為起點,一步一步改善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