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教職生涯今年邁入第25年,累了,想休息,卻又被要求到我自認為最不熟悉的領域——輔導室。
就是這緣份吧!一場研習,領到您的一本書,答應得交心得……,為了繳交「心得」這件事,讓我一直思考著在輔導室近一年又七個月的日子,究竟該如何看待「輔導」這份工作。
 
這段時間用力最多的是中輟生的問題,各項策略的運用自不在話下,但效果有限。反覆閱讀這本書,豁然開朗地釐清了一些「觀念」:輔導成功與否的界定(癮)、好老師的「求好心切」(好人) ……,讓我心有戚戚焉的:允許孩子有一點「中途」的空間(中途家庭、中途學校、中途社會)、先把問題轉成現象來看待,抱持一顆努力瞭解孩子的心……(形狀)、孩子產生的問題,往往是家庭的縮影,而家庭的無解難題……(有夢的地方之當學校心理師遇見中輟生)、這些表面看似撐著這群頭疼孩子的「徒勞無功」,其實是份相當專業的工作啊!……(有夢的地方之發現教育工作的潛藏價值)、我們的孩子一直都在,只是沒被「看見」(一個也不能少之練習看見自己)。
在努力完成以上簡略心得的同時,我收到了核准退休的公文。感謝舒霖老師,因這這個要求,讓我好好整理這段時間雜亂的思緒,讓我有機會藉著「心理師的眼睛」看見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