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知道隱蔽青年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1%E8%94%BD%E9%9D%92%E5%B9%B4
我怕自己成為那種東西或者已經是了。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甚至常覺得自己根本不算什麼!可能是因為從小教育的關係吧,國中時候老師就一直灌輸「這樣也不算什麼」的觀念,要我虛心受教。我真的變得很謙虛啊,可是也沒了自信。
連現在大學的教授也一樣,總是說一些話讓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是。教授還說他不想鼓勵他的小孩,怕他小孩太驕傲…我怕他小孩以後跟我一樣是「隱青」呢!

我現在其實覺得驕傲比謙虛好…
尤其是對我這種已經驕傲不起來的人來說…

○○

隱蔽青年?隱青?莫非又是一個網路新詞?順著網址,我查到了下面的描述:
隱蔽青年
(日語:引きこもり、ひきこもり、引き籠もり 英語:Hikikomori,hikky,social withdrawal),俗稱家裡蹲或繭居族,日本的文化症候群。
指人於某種程度狹窄的生活空間之中不出社會的意思。具體來說,大部分的時間在自己的房間度過而不去學校與公司的狀態,或是如同那樣的人稱呼為隱蔽青年。指一些面對各種社會排斥而選擇自我封閉,過著足不出戶生活的青少年。
隱蔽青年常仍與父母共住,或抑將自己長時間閉於房間內。根據首次使用此詞的日本心理學家齋藤環發現。日本全國約有100萬名隠蔽青年,大約佔日本青少年一成,而且大多隱蔽青年是家中長子。

這些專有名詞讓我似懂非懂,只知道近幾年的確遇上不少家長的求助,他們對家裏那足不出戶的孩子(有些甚至已經三十多歲)感到憂心忡忡。
不上學,就算好不容易畢了業也不就業,硬逼去找工作,往往沒做一個禮拜就縮回房裏。

為什麼會這樣呢?
突然想起自己在中學時也有段一想到上學就心情blue的日子,只是就算再累再不願上學,也壓根沒想到要對父母說。即便可以賴著不出門,那一整天又得怎麼打發?到頭來還得編一堆理由給老師‧‧‧呼,光想就更累了(話說二十多年前,家中既沒第四台又沒網路,窩在家中肯定無聊透頂,還會被人認定有怪病)。
嗯,我想以前的克難歲月沒聽過什麼隱蔽青年也沒啥奇怪,如果大孩子敢硬窩在家中,不是得被拖去下田幫忙、要不得去賣玉蘭花吧。出力顧家或是出門上學,在兩害取其輕的情況下,隱青也會選上學吧。

難道現代這些孩子的脆弱真是天生的嗎?
網路上是這樣寫著:
可能成因:日本以及東亞其他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例如中國大陸的城市、香港、台灣、南韓等)的社會經常給予青少年一些壓力,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失敗、無用。這些壓力有很多的來源。
日本以及東亞先進地區的青少年最擔心的是在教育制度下的表現,東亞教育以填鴨式教育為主,加上傳統觀念認為學歷高才有出息,形成升學主義,他們覺得家長和社會施予不少壓力。有一些極端例子指出這種壓力自幼兒園時期便開始產生,因為他們得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最好的幼稚園,繼而進入最好的小學、中學、高中以至大學。在日本,大多青少年在高中後會多花一年時間、甚至以上的時間(這些不附屬任何學校的學生,俗稱「浪人」),應付更好大學的入學試驗。聲譽越好的學校,成功進入的難度越高。香港、台灣聲譽好的學校亦競爭很大。
當高中或大學畢業,他們要面對就業困難的問題。他們多數只能找一些兼職工作,這些工作入息不多,根本不能夠負擔個人及家庭開支,更遑論成家立室。
其他壓力來源還有因一些原因而受到同學的欺負又或者排擠,例如過肥、學業或體能表現、財富以及種族。有些人因為欺負別人而受到懲罰,這使他們的家庭帶來羞辱。


究竟要怎樣才能幫助○○呢?
想不到,是另一位宅男讓我對隱青有了不同的理解。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