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3日專電)「紐約時報」上週刊登1位退休心理學教授投書寫道,過動兒並非生理因素產生,而是家長「不當管教」引起,近日引發美國輿論爭議。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意見評論專欄,1月28日刊出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兒童發展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ChildDevelopment)退休心理學教授蘇魯非(L. AlanSroufe)題為「利他能出了錯」(Ritalin Gone Wrong)的投書。「利他能」(Ritalin)是治療過動兒的藥品名稱。

蘇魯非在文中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能常常被過度診斷,醫學界在這方面可能也開太多藥給孩子吃了,因為過去30年來,過動症藥品的用量就爆增20倍之多。

他指出,孩童出現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問題,其實並非因為生理因素,而是父母管教不當所致。
文中寫道:「兒童行為問題可能來自不同根源,例如家暴等家庭壓力、缺乏親友的社群支持、經常搬遷等生活環境混亂,還有特別是寶寶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家長就施以強行干預的行為模式。」

蘇魯非舉例,年僅6個月的寶寶還在玩的時候,家長可能突然從背後把寶寶抱起來帶去洗澡。或者3歲孩子設法解決問題,出現挫折感的時候,家長卻在一旁奚落嘲笑,「這些作法對孩子都產生過度刺激,危及孩童自我管理方面的發展能力。」

過動兒的產生是因為父母親管教不當所導致?蘇魯非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引發美國輿論爭議。
紐約時報親子專欄1月30日就有作者戴爾安東尼亞( KJ Dell'Antonia)發表文章表示,同意讓過動兒子女吃藥的家長們,並非如蘇魯非所形容只想「擺脫問題」。他說,「這些爸媽是為了家庭而做最大的努力。」

醫師出身、家中育有過動兒的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醫藥新聞主編辛德曼(Nancy Snyderman),也出面反駁蘇魯非的說法。

辛德曼以自身經驗表示,撫養無法適應一般社會模式的兒女時,身為人母的本能經常會自責,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孩子沒辦法跟其他同學一起圍著圈圈坐下的時候,會被認為是行為不佳,「但這同時也表示這孩子的腦部運作,跟其他孩子是不一樣的。」

辛德曼說,過動兒藥品的副作用與安全問題,確實需要醫學界有更多長期的研究,某些孩子可能也吃藥過量,或者根本不需要用藥,但對於家中有過動兒的爸媽來說,「你還是會希望孩子可以讀完高中,具有社會意識,並且長大之後能有好的工作。」


其實...
真正有這麼多問題的起因

我認為
是隨人類文明的進展
從農耕游牧漸漸轉型成都會生活

將鄉下過動兒跟大城市過動兒的數目一比就可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lke 的頭像
    slke

    心理師的眼睛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