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0020A  

在人際互動將發生前,自然會有預期的想像。
等到互動發生時,難免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形(比預料得更好,或是比預期要差)。
而這些落差感受的產生(此時腦袋會有「別高興太早」或是「我才不在乎」的聲音發出,但通常是完全無效),已經開始影響自己對此人的關係(產生好感或是覺得很不舒服)。

通常這感受的落差,會造成認知失調。
於是遭到修正的認知,會使得言行的表現有了變化。

如果願意試著理解自己大腦對此狀況的運作歷程,也許修練的功課可以就此開始。

1.瞭解大腦分為原始腦與理智腦
2.允許原始腦可以fully experienced(不需否定自己有負面感受冒出),好好體驗當下:just 「the」moment,同時讓自己深呼吸
3.讓理智腦有機會依神經語言學(NLP)來鍛鍊一套新的神經迴路:儘管對方跟自己的觀點有所不同,但試著雙方回到更基本的溝通原點,是不是有著相同的目標(例如:雙方就是對自己好惡有所堅持,但雙方也都想讓關係不要惡化)
4.從共同點來進行對話,至於雙方歧異之處,得問問自己原始腦當下的辛酸多不多?(可以再忍耐或是再忍下去會大爆發)

以上整理自心理師在「不能溝通,不是問題」的講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