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總試著替自己找出路。

只是彼此規劃的軌道或有不同,於是三不五時地便有了擦撞。

「老公總是疑神疑鬼地亂吃飛醋,而且講出口的話一句比一句難聽。專家啊,幫忙輔導他一下吧!每天光吵這些狗屁倒灶的就沒完沒了,我真的快受不啦!」

「那個同事以為自己是誰啊?不過比我早來個半年,動不動就把業務推過來,我只是不想跟他吵。結果最近因為有人調走得業務交接,就又在那邊碎碎念什麼擦屁股之類的酸話。我都已經在吃精神科的藥了,他還想怎樣?」

「有沒有老年憂鬱症這種病啊?這兩年她經常掉淚,動不動就不吃飯。我們幾個子女都快被搞到瘋了!跑了幾家醫院做檢查,連醫生也說她身體檢查都ok,應該是心理病。請問這狀況還有得醫嗎?」

或許是沒安全感,每天只好盯住老伴;也可能是人生缺乏成就,所以更看不慣身旁一切;更說不定只是喟嘆自己既已不得關注,索性混吃等死。其實生命不過試著替自己找「出路」。只是彼此規劃的軌道或有不同,於是三不五時地便有了擦撞。 


當然囉,找心理師訴苦也不過圖點幫忙,看看有什麼方子能將其困擾解決。於是配偶也好,子女也罷,各貌各樣的「仇家清單」全被攤在晤談室裏。只是心理師往往連「加害者」的面都沒見上,又怎有隔空發功的本事,將那些因受苦而扭曲的嘴臉,轉成一派心平氣和之神情呢?老實說吧,要是心理師真有此能耐,早在當年就讓布希跟賓拉登握手言和啦!

嘴巴長在別人的臉上,我們實難控制其說什麼或不說什麼。但耳朵卻實實在在地黏在自己的臉上,要繼續專心聽或是乾脆不?萬一真聽到了,要不要放進腦袋裏去?這一切的選擇倒是完全掌握在自己身上。

換言之,造訪晤談室的諸君若想將生活中不順耳的聲響直接消音,我可幫不上忙。心理師在此可以提醒的是:一直專心聽著「噪音」的是我們自己,而且執意將其掛記在心上的也是我們自己。

 

世間充赤的種種喧囂已經夠叫人難受了,如果還硬要在腦裏不停「倒帶重播」,那遲早需要找醫生開藥的。


心理師偷偷地跟你說:

「這些道理有時候心理師自己也忘了,所以以為叫得更大聲,對方才會聽懂,結果反而是讓自己看起來EQ更差。」

 

後來心理師才發覺:世上每個人所站的位置根本都不一樣!

所見視野不同,所以想要解釋到對方完全都懂,自然是mission impossible

於是心理師練習告訴自己,「對方之所以堅持如此,只是要來幫助我們修行。」
這些年來漸漸明白的是,「深山廟裏固然適合修行,然而最佳的道場,其實就在天天得待的職場跟家裡!」
還有還有,「在修行的路上,我們一點也不孤單。因為眾生都一起在練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