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

在颱風假期中讀完你的大作"心理師的眼睛"
心中有很多的觸動
想要寫信跟你分享

看這本書的感覺
很像在看一本小說
會讓人忍不住要一口氣看完
而且會想讓人看第二遍 第三遍

第一遍會想要一口氣看完
是因為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書(我喜歡的小說是那種刻畫真實人性的小說)
真實的社會
真實的校園
真實的心理師
很多故事並沒有一個happy ending
老師也不一定有教無類 循循善誘
有時候也會憤怒 無力 挫折 怕麻煩

心理師也沒有真的神奇地發功拯救全人類
有時候只能
盡力地了解
減緩事情的惡化
或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學生執行屬於自己的地下校規
有時候還會感到被耍弄後的難過 甚至是對學生發怒
但就是這些不完美之處 才更引人共鳴
也因為在不完美的世界中 仍繼續努力 才更帶給人力量

會想看第二遍 第三遍
則是因為書中有很多和青少年工作的心得或是心理學知識的應用
我會希望好好的思考跟學習
也因為這是一本讓人有力量的書
我想 當我在臨床的工作上或是自己的人生感到徬徨無力的時候
我會拿來當做自己的充電器 呵呵呵呵


上星期五的演講
我說想體驗你的演講魅力 也對你的核心架構感興趣
學長一直提醒我們不要copy別人 要認識自己並發揮自己的特質
實際上我也認為沒有人可以copy另一個人

我對於你的理念和做法很有興趣
其實是因為我在你身上可以感受到力量
而這正是我這陣子所需要的
最近我自己落入了生活裡好像缺乏活力 缺乏包容力 缺乏愛的力量的狀態
而這種感覺也滲透到治療室裡
治療室裡面的情緒 也更容易影響到我的生活.........

我用來恢復力量的方式之一 就是透過閱讀 上工作坊 來接觸一些有力量的人
透過和他們互動(真實的或文字層次的)的經驗來感受其中的力量
像是讀了你的書
再次提醒了我
心理治療不只是看見問題
也要從一個 人 發展的角度去了解他
這讓我重拾對個案的興趣與包容

而我也一直從你身上感受到的精神是
人只要被了解 被看見
就能展現自己的力量來達成改變
這讓我停下來思考
這陣子我是不是對個案的期望太高了(也對我自己期望太高)
一直期待看見自己預期的效果 並且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挫折
反而看不見個案的痛苦與掙扎
更可能忽略了他們正在慢慢萌芽的力量

你在書裡面提到肯定自己的價值的過程
也正是我目前在掙扎的議題阿....很有共鳴

經驗式的學習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在體驗的過程我不但得到滋養
新的經驗也能刺激我重整我自己
當然 如果能夠互相分享互相激盪
那是更好的囉
有機會真的去找你討論核心架構哦

還是要謝謝你的書
讓我有機會回到自我的中心
找到穩定 包容 信任 與希望的力量

撥雲見日後的學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