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內跑兩次神采調鏡框,店門都沒開,很不尋常...(腦袋跳出的念頭,都是一些不好的)。
倒是美兆,為了體驗其客戶在接受健檢的感受,心理師獻出了「第一次」的健檢。
而且在與總裁對談過程中,為了說明心理治療的原理與實務,也幫自己再度整理了「從晤談到協助個案執行改變計畫」的整個意涵。
另外還有一些有趣的研究可以進行分析,感覺很充實。
只是大概很少一整天待在冷氣房,加上前一晚就停止進食與喝水,等到傍晚時(健檢加開會),體內寒氣作祟了好幾個小時
躺木頭,滾原筒,喝水,排汗,出恭...
總算把寒邪給排出八成。
---------------------------------------------
簡單將心理治療的實施與意涵列個簡表:
互動的內在歷程:(觀察<->假設推論)(五感<->腦袋中的knowledge base)
態度與精準:傾聽-聽懂-feedback命中(苦與厲害)(委屈與潛力)
關係變化:相互認同 信任
key factors的分析說明: + / - (cog 改變)
提出需要在飲食/ 運動/ 與他人互動時, 所需調整的內容
在執行過程中,會遇到的狀況與可以如何因應(需要針對該個案的性格而有不同的講法)
使其在執行時,比較容易coping,可control,增加self-efficacy
關鍵在於:
attention shift, different view, 可強化其「cog 改變」 與「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
心理治療:
創造信任,助其心態調整,進而在生活中產生行動,進而建立新的習慣,甚至最終可以改變習性
例如:個案需要多排汗來釋放身心的壓力荷爾蒙
針對當事人,跑步對其何以如此重要(factors)
精準說出跑步在其身上可能遇到的不舒服與執行的難處 並進一步說明可以如何因應(attention shift+coping)
等到當事人體驗過跑個幾天的舒服時(self efficacy),其認知改變與自我效能感就可自動交互運作下去
-------------------------------------------
很多人以為心理學是一套很難或很特別的學問
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是心理學家...
對於周遭的人事物,自有其觀察且運用腦子在判斷(自動化)
上述的案例
其實就算沒有心理師協助
有些人的腦袋就可以透過自己腦子裡的內在對話而完成
那就省了心理諮詢費
我將其稱為「心理自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