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吃藥醫病沒有錯,只是在精神醫學的分類上,真能劃分得清何謂正常?何謂生病嗎? 
昨個兒才從報紙上逛到下面轉貼的報導: 

英國研究:抗憂鬱藥 重症才有效 
2008/02/27
    抗憂鬱藥,到底有沒有效?英國最新研究發現,百憂解,速悅,這些抗憂鬱藥,只對重度憂鬱症有效,對於輕度憂鬱症患者的來說,效果,其實就跟一顆綜合維他命差不多。
    鬱症向來靠藥物治療,只要按時服藥,幾乎都可以康復。不過,英國研究發現,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百憂解,速悅,和克憂果,其實,只對重度憂鬱症有效,輕度憂鬱症患者吃了,效果和服用一顆維他命沒兩樣,換句話說,許多人的抗憂鬱藥是白吃了。雖然,重度憂鬱症,才需要吃藥,是醫界的共識。但,百憂解,速悅,和克憂果,幾乎佔了治療憂鬱症七成的處方用藥。
    醫師擔心,許多患者,聽到消息,會拒絕服藥,反而加重病情。尤其,抗憂鬱藥,主要是增加腦中的血清素,可以幫助控制情緒吃了,了不起產生頭暈的副作用,不吃藥,卻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遺症。 

今個兒更翻到了蘇醫師的進一步說明. 

中國時報 2008.02.28 
憂鬱是一種疾病嗎
蘇熙文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民眾恐怕只是浪費了時間和精神,因為這些藥物的療效和安慰劑差不多。其實這樣的研究報告早在數年前就已經有發現,而精神科醫師和藥廠卻極力撇清,也淡化抗憂鬱藥物竟然會導致暴力行為和自殺的資訊。

 事實上憂鬱症尚未被確認是哪個大腦分泌物質造成,精神科的理論也只是假設憂鬱症可能是血清素或多巴胺的問題所引起。不僅如此,精神疾病診斷手冊裡面的所有疾病都尚未被證實是大腦分泌有問題造成的,這樣的事實很嚇人,卻是精神科醫師不願面對的真相。

 精神醫學建立在唯物論的基礎上,認為精神疾病是大腦出問題而造成的,然而卻沒有定義出甚麼是「正常人」。翻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數學能力不好叫作數學疾患、注意力不集中名為注意力缺乏症、小孩無法靜下來被稱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持續吃非營養的物質叫作亂食症、每天喝咖啡三杯以上叫做咖啡因成癮、小孩跟大人作對叫做品性疾患。

 這樣的精神醫學真的是科學嗎?一九六八年心理學家羅森罕做了一項實驗,他和其他七名精神正常的朋友,跟精神科醫師講述同樣的症狀,進了十二所精神病院。他的實驗目的是:精神科醫師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拆穿「假病人」?結果全部人都被留院三周,且全部被診斷成精神疾病,大部分是「緩解性」精神分裂症,每個人雖然講述的症狀一樣,拿到的藥物都不同。

 後來「打開史金納的箱子」的作者,心理學家羅倫.史蕾特也做了一樣的實驗,她仿照羅森罕的實驗講述同樣的症狀,結果大部分精神科醫師判定是「憂鬱症」,總共開立給她二十五種抗精神科藥物和六十種抗憂鬱藥物,每次問診都不超過十三分鐘,平均候診時間卻多達兩個半小時。

 她分析兩次實驗,結論是精神科醫師的診斷常因當時「流行」的精神疾病,而開立出診斷,像是近年來最常開出的診斷是憂鬱症、躁鬱症或是注意力缺乏過動症。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此時被貼上「憂鬱症」標籤,很有可能就吃藥一輩子,因為醫生說要避免復發所以要吃藥控制。然而這樣的說法卻忽略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己調整心情、振作情緒、為生活負起責任、真正去面對並解決生活中造成憂鬱的問題、找出生活中會讓你快樂的事物、創造屬於你的夢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憂鬱症或是精神分裂症,任何精神疾病都應先做身體檢查,排除生理因素造成的精神問題,像是甲狀腺分泌不足、腦瘤、荷爾蒙失調都有可能造成憂鬱的精神狀況,甚至因其它生理疾病而服用的藥物也有可能造成憂鬱,民眾在就醫前應多多瞭解相關資訊,確保自身權益。

 (作者為醫師,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常務理事)

    讀完後心有所戚,在05年的11月12與13日,在格上也整理了「快樂躲在憂鬱家」,及「憂鬱家中養著快樂」兩篇文字. 
    再分享一個可能會讓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研究結果:(轉寫Satisfaction一書中p.40~41) 
    快樂感來自於感受的相對落差,而且只有在最近發生的變化中才會顯現. 彩券得主與車禍事故傷患都遭逢命運的巨變,但到最後,卻都適應了... 他們後來對快樂程度的相比,竟接近到令人吃驚! 不管變好或變壞,似乎都註定會適應生活上所面臨的一切. 
    在七零年代,布里克曼就指出:就在我們全神貫注於對特定成就的滿足之際,這份滿足已逐漸淡去,最終會被另一種冷漠或另一個層次的努力所取代. 人們將不停活在享樂跑步機上:得一再循環地努力跑步,以便維持相同程度的快樂感受. 
    如果你想持續經歷生命的滿足感,Satifaction的作者提出了祕訣:用心體驗與分享. 
    
    如果憂鬱跟快樂得共生而存,看來還想找尋快樂的你,可要甘於憂鬱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lke 的頭像
    slke

    心理師的眼睛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