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有空嗎 ?

你說吧

嗯,覺得這二個多月來的實習,對於個案問題的概念化仍做得不好。每每在跟個案談完後,好像都覺得腦子團團轉,無法精簡說出個案概念化。蠻挫折的 ...

「個案概念化」,通常是在與個案對話過程中,漸漸存入自己腦袋中地。

可是督導在事後問我,我都答不出來。

其實所謂「概念化」的意思是「說明這個個案為何會變成這樣」

對呀!督導問我「個案是遇到什麼外在困境,然後其所表現出的情緒反應為何?還有可以如何再去探索出其認知,以及連結出他所表現出的行為反應...」

別用這麼多的專業用語啦!

常常事後腦袋還是一堆很亂的訊息

就直接說你認為這個案為何會變這樣?記住,至少要講三個原因,只要是可能的原因都可以講,通常邊聽電話時就可以一面想了。

但督導就是要我串聯出來。他說至少要講出個案的內在需求...還好選的是網路諮詢班,我看若是電話或面談,我肯定毀了。

喔!那面對這位督導時,你就在所推論出的三個原因中,將其中一個設定為跟個案的內在需求有關,看他是少了關心?少了成就?少了金錢?還是少了愛?通常是少了愛啦!這樣不就過關了嗎?

喔...

真的不難啦

才怪,我好像常被個案帶著團團轉,自己最後都搞不清楚到底要幹嘛

喔,那是因為你太想幫個案把他的問題給「解決」啦!其實你只要一直想他是為什變這樣就夠了。

嗯,太神準,被你說對了

我現在就在「示範」如何個案概念化啦!我試著化!

我只說 : 好像常被個案帶著團團轉,自己最後都搞不清楚到底要幹嘛。光這句你就能幫我進行概念化 ?

對啊!˙因為我猜你為何會被個案搞得團團轉,是因為你有一個內在需求:想把個案問題給好好解決。結果因為資訊太多,而他的問題又的確難解,你就亂了。

可是 ... 我剛剛說那一句並無情緒認知及行為,你怎麼看得出 ?

有啊,你那句有情緒,有認知,也有行為啊!

頂多就感到困惑,哪裡有認知跟行為?

就搞不清楚跟團團轉啊!我只是猜想,你跟人聊天會陷入這般狀況,肯定是你求好心切。

可能我的督導讓我感到壓力,所以腦筋就當機了,我可能缺乏信心吧

哇!你立刻就講出了對自己的概念化!!!讚!沒想像中的難,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