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說他一閉眼就看得到一大片網狀的線路,周邊皆密布著亮點。經過他一天天認真地瞧著,發現裡頭住著許多靈魂。原來,那是「靈魂的故鄉」。他還猜:「老天爺應該也在其中一戶吧,只是到目前都還沒找到。」
我很喜歡聽大伯講話,舉凡資產經營、人生哲理,乃至於宗教信仰甚至生命奧秘,這位傳奇人物都有其通透的見地。
「靈魂藉著這身皮囊,到人間一遊……在旅程中應力求進步,然時候到了,理當記得回家。」大伯這兩年常講起他的宇宙生命觀。「待在『靈魂的故鄉』,不冷不熱,不餓不飽,不痛不喜,很舒服……然而在平靜表情的背後,就不知是淡定還是寂寞?」他甚至推論出造物者的創造動機:「老天爺幹嘛造出這麼多的靈魂呢?因為他寂寞嘛!這樣隨時就可以看看人間各戶上演的『戲』。」
一邊聽,一邊問自己:「我閉眼後見著的又是什麼呢?」
其實幾年前起,得空便練習觀想(留意著呼吸並掃描身體各處),有時也體驗冥想(無論是森林的芬多精或是沙灘上帶著鹹味的陣陣海風)。這陣子則多試著「低頭仰望」。
低頭又如何仰望?
面對人,的確沒辦法。但這可是「放下自己向著神」的最佳捷徑。其實「將自己縮小」的道理自年輕時就知道,卻從來只覺得那是個遙不可及的境地。因為舉目所見,泰半的靈魂都抬頭尋求他人,盼能得到了解與接納。至少,我自己就常常是這樣子。
生活總有看似「過不去」的時候,每當遇到關卡,「將自己縮小」似乎就容易多了。望不到他人的接納,自然成就出低頭仰望的契機。
慢慢領受到的,是力量的源頭,是人性中透著良善之光的最初「本意」。我開始相信:各個生命體儘管有著不同樣貌,然而在本質深處都相通(如同一個個海面孤島,都在地心底下相連)。所有的「光」,都來自同一本體吧。只不過大伯稱其為「靈魂的故鄉」;而我所感應到的,就叫「靈魂的總和」吧!
只待時候到了,累世的親朋好友,都將會再見。行程或有早晚,腳底所通往的交會處,是彼此未曾斷過的,連結。
交出這篇「青春名人堂」時,天也亮了,又得回到照顧皮囊的開始。
對著自己打氣說:今天無論演什麼,入戲點!當演完,可交棒時,就可返「家」。通往靈魂的故鄉,回歸那靈魂的總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