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忘了今年最後一份的工作邀約,大概是已經進入了休假心態吧...
其實,工作與休閒的無差格化,一直是我的嚮往.

簡單說,就是練習好好地活著,在每一刻,儘可能地.
保有一顆覺醒的心,即便沉浸在狂喜或是遇上悲苦無常...

信奉將生命資產能以少量多樣配置的我,在08年,還能有啥不同的元素?

早早用了晚餐,享受著什麼也不用做的夜.
讓心只是沉澱著...

分享一則剛讀到的文字,單純想把感動與諸君分享:

揮別腐朽貴族氣 蔣友柏:創業讓我學會彎下腰求人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的個人部落格「白木怡言」今(二十八)日上線,他在「『蔣』這個姓帶給我的」一文中自述,他曾經是一個他太太口中的「腐敗貴族」,一直到他自己開了橙果公司後,逐漸接受四扇窗的陽光照射,讓他學會彎腰求人、學會巴結別人,學著了解過去,並且對台灣充滿信心,這些陽光讓他逐漸產生「光合作用」,有了今天的轉變。
他說,他感謝母親忍受他在光合作用之後的改變和偶爾的忤逆,「到現在還沒有把我逐出家門」。更特別感謝他的太太,不但幫助他打開這些人生的窗,且在忍受了好幾年發自他身上的「政治貴族霉味」後,依然願意給予機會。
「白木怡言」這個部落格,未來將是蔣友柏對外發言的主要管道。第一天上線,他貼出三篇文章,除了自序和日前已向外界發表有關他對「反蔣」、「去蔣」、「移靈」等政治議題的看法之外,他並以一個蔣家後代的身分,寫出「蔣」這個姓從小到大對他的影響。
蔣友柏在文中表示,小時候他覺得姓「蔣」很「屌」,因為上課有隨扈跟著,「忘了帶課本可以叫他們回去拿」,但在他祖父(蔣經國)過世後,他們搬到Montreal,他說,他父親(蔣孝勇)的這個決定,讓他有機會作一個「凡人」,也讓「蔣」這個姓在他回台灣之前,變成尋常百家姓中的一個而已。
但回台灣後,這個姓又帶給他一些「貴族」的待遇,而在碰到他太太之後,為了追她,她對他「腐敗貴族」的所有批評,不管有沒有道理,都只能先接受再說。蔣友柏說,剛開始,他只是為了取得她的歡心而敷衍,表面上承認她罵的都有道理;但日後有機會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他發覺很多她的嚴厲批評不是沒有道理。
在他成立橙果公司之後,「讓公司生存下去的壓力」真正讓他離開原來習以為常的那個「貴族的象牙塔」。而開了橙果,對他個人收穫最大的,並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這整個過程,替他個人「開了生命中的窗」。
蔣友柏說,橙果為他開的「第一扇窗」是「彎下腰去求別人」。他說,這樣的事在他們家大概從來沒有人做過,他的家人、長輩也從來沒有人想要訓練他去學習這個求生技能,但是創業這件事卻逼得他去學習這個技能。以前都是別人圍在他或他的家人周圍,有求於他們;現在,是他有求於別人。
他說,為了接訂單,要和很多政治立場不同的人接觸,很多人面對他會先把他的曾祖父、祖父(兩蔣)罵一頓,剛開始很不習慣,因為從小他周圍聽到的聲音,都是對兩蔣歌功頌德,但為了生意,他也就忍了下來。但久了,他發現這些批評並非全然不理性,於是他開始找書讀,去了解「威權時代」到底發生什麼事,過去四年間,他平均一個月讀一本書。他還曾經主動聯絡過兩個教授,但對方一開始不回應,因為他姓蔣,他們不願意與蔣家的人有關係。但現在,那兩位教授都願意跟他講話了,還幫他規劃了一些「認識台灣」的課程。這是他的「第二扇窗」。
蔣友柏說,橙果是設計公司,需要創意人才,但這些有創意的天才,脾氣都很古怪,假如他們知道,他拿回的訂單是靠關係是靠特權拿到的,他們很可能第二天就會離開公司,並且「會瞧不起我」。以前別人因為他的身世而巴結他,現在他必須為留住真正的人才而設法去巴結別人,這是「第三扇窗」。
蔣友柏把台灣的財富分成「old money」和 「new money」;「ol d money」 指的是那些跟政府關係很好的企業家,通常他們做的生意都跟政府有關係,這些企業看的通常都只是台灣本地市場,比較需要的是建立政府關係而不是「產品或品牌設計」。而他的客戶裡面比較多的是屬於「new money」,這些公司通常是利用台灣的腦力以及生產能力,看的是全球市場,與世界一流的廠商競爭。
他說,從與這些「new money」的企業家接觸的過程中,他對台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對台灣都很有信心,他們的公司競爭力也一直在提升,過去幾年他們的業績成長獲利增加,完全不像媒體講的那樣,好像台灣快沉下去了;這些「new money」 的企業家讓他對台灣充滿信心,這算是「第四扇窗」。
蔣友柏說,這些不經意之間替他開的窗,讓他有機會接受陽光的直接照射。接觸到陽光之後,「才知道沒有陽光的圍牆內的確是充滿著濃濃的霉味」;回憶起那一段還沒接觸到這些陽光之前的歲月,到現在他還能清晰地聞到自己身上那一股「強烈的政治貴族的腐朽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