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s  

其實有時在接案時,很難區分哪些是個案的感覺?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對自己懷抱期許的心理師,會不時捫心自問)

有些個案對心理治療抱著很大的期待,最後錢付了,卻換來很差的感受。(妄自相信自己給個案的治療一定有效。萬一沒效也肯定是個案的配合不夠)

---------------------------------------------------------------

微笑茅頓團體聚會也兩年了(頭一年是每月一次,今年調整為兩個月一次)

從最初的分享個人生涯期許,以及同儕督導接案

這半年則是以「為何會走入這行」為主題,一方面可加深成員彼此的瞭解,另一方面則在相互的提問中,順帶進行自我剖析與整理。

 

我倒覺得不只是個案對心理治療有迷思,甚至心理治療從業者也未必清楚心理治療究竟力量為何?(心理治療並不是仙丹!!)

通常在頭一次會談,我都會主動探詢個案對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動機與想法,並且予以澄清與說明。

「心理治療並不是把一個人從A變B!」

「心理治療是幫一個人慢慢釐清自己究竟是A,a,還是A'...」

「心理治療根本不用幫A弄成B,心理治療只需幫A理出A要擺在什麼地方?何時擺最佳?...」

「等A發覺自己原來這麼有用且不時發揮其價值時,A即便仍被他人期待為B,也能笑笑應對,甚至裝一下B...」

---------------------------------------------------------------------

學弟接著說:

我一直覺得生命是有標準答案的,而且可以有一堆方法讓自己走對路。(如果社會認為B是正確答案,一定有方法幫A變成B)

我也一度以為心理治療就是方法之一。直到讀到「象與騎象人」後,才慢慢理解騎象人如果不能更瞭解象,硬拉對象來說,一點用都沒有。

於是,瞭解自己的象與騎象人,就是瞭解自己是A or B or C or a or A'...

然後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動態平衡。

--------------------------------------------------------------------

而我有感而發地回應著:

至少我覺得,心理治療者應該研究出自己得以活下去,並且可以活得好的具體作法。

如果用在自己身上可行...才是踏出專業的第一步。

遇到無法如自己做到的個案時,不應一直逼,而是思考出對方行不通的原因所在,並研發出適合其之作法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