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當好人不快樂,那為什麼要我們學做好人?
    不知道為什麼這陣子社會瀰漫著一股不快樂?經濟不景氣,市井小民怨聲載道;許多當大官的也老覺得自己的努力沒被瞭解,受盡委屈;連工作安定、與世無爭,向來為外人所羨慕的老師這行,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成員心情不好。甚至更有為數不少的老師,覺得自己承受的精神壓力無法排解。
    原本以為學校心理師的天職,就像把巨石推上山頂的薛佛西斯一樣,日復一日地得跟叛逆的青少年搏鬥。但我在校園待了一陣子後竟發現:不乖的孩子雖然經常惹麻煩,但他們的苦惱往往就像一縷青煙,風起就散;反倒是成天擔心學生無遠慮會有近憂的好老師們,竟成了我晤談室裡的常客。怎麼老是好人在受苦?我的眉頭不禁皺緊。
    如果當好人不快樂,那為什麼要我們學做好人?
    仔細推敲一番,我發現能當上老師者,絕大部分在小時候都當過「×長」或得過「××生」,追求完美的因子自然存在老師的血液中。所以老師的族群特性之一,就是「認真」!
    根據「期望與現實差距」ERD(expectancy reality discrimination)的心理學研究:「期望和現實的差距」是導致「情緒」的來源。難怪非得要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有進步時,老師才會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感到欣慰;至於那些苦勸不聽,甚至變本加厲對老師惡言相向的壞學生,則往往重創了老師的心靈。在課堂上受挫的情緒,不知耗損了自己多少元氣?更不知殺死了多少壯志未酬的細胞?
    其實,教育原本就是一份「樹人」的工作,「栽培」這差事不僅曠日費時,想有所「結果」,更是得經歷長久的等待,更別提那些一輩子也沒機會長大的「朽木」了。通常中學三年時間內最具體的「成果」,就是讓同學考上第一志願的明星學校,這也難怪老師得一窩蜂的「求」學生唸書了。然而面對那些蹺課、打架、中輟‧‧‧,讓人想到就洩氣的學生時,怎麼可能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呢?於是,挫敗就磨損了老師的教育熱忱。在深入瞭解老師們的心路歷程後,是否可以停止對教育工作者盲目的苛責呢?
    但話說回來,我想鼓勵好老師們,試試從另一個觀點切入教育工作中那些看似無效的部分:只要能在孩子尷尬的青春期中,多撐住他們一陣子,就算一點也沒有進步,只要能減慢那些孩子惡化的速度,其實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德啊!因為等他們再長大一點,孩子們往往就會自有打算的!相信真的在教育職場打滾過的有心人,就知道這觀點絕非是老師往自己臉上貼金。
    如果老師們能更進一步,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是一扇開啟自己生命的獨特之窗呢?打開窗,有的是希臘天空,一片蔚藍;有的卻是蒙古大戈壁,黃沙滾滾,甚至夾帶沙塵暴;更有的是那讓人沈不下去的死海一灘,怪得離譜卻又其來有自。單單這樣,老師們每天可以看看不同的世界,擁抱不同的心情,那麼教育工作會不會比較有趣?
    我自己則是每天都練習把「問題」當「現象」看,把想「解決問題」的壓力,轉為想「瞭解現象」的心情。這麼一來,日子不僅豐富多了,也變得容易過了。
    當大人每天諄諄教誨孩子不要學壞時,有沒有注意他們內心真正學到了什麼?與其相信小孩在思考長輩喋喋不休的「道理」,我反倒發現小鬼是在觀察大人的「人生」喔。當大人的生命散發出風光又有意義的氣息時,孩子會羨慕,進而立志效尤;反之,當大人自己活得並不快樂,即使是「好人」一個,孩子也會有了懷疑:當「好人」的生命真的有比較值得嗎?有些孩子一旦確認幫派大哥的人生要比師長、父母等「好人」的生活來得精彩時,他們心之所嚮,也就跟著變了。
    聰明的「好人」們,當我們還在氣憤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而且一代不如一代時,我們可曾問過自己;當好人到底有什麼好呢?
    這可是一個要認真想的問題喔!不然當這一代的孩子漸漸長大時,他們可會挑戰我們這群「好人」的,只怕屆時不一定辯得過他們喔!
    諸位好人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