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0515-1405  

有些孩子,或許是有點亞斯特質,也或許是注意力不容易持續。

但其實,長期沒法子發揮自己(尤其是在這充斥「橫向比較」的人間),乾脆亂活,才是得看心理師的真正原因。

 

通常,我都會帶著試著瞭解的態度來陪伴他們,並在相除過程中予以「認同」...

慢慢地,再跟他們討論,日子得怎麼過下去?怎樣才能有機會讓自己活得好些,甚至看看如何嶄露頭角?

 

有時候,會覺得他們封閉的瓶口就快被開封,但往往一回家,或者一到學校,塞子就又旋緊了。

怎麼會這樣?

 

原來是一堆求好心切的大人,眼看他談完話後心情不錯,就問說:那要不要好好唸書啊?

這些孩子的「痛腳」在瞬間又被碰到時,就大嗆:柯老師說,也不一定要唸書啊(明明我是說學習也是為了謀生,那你想怎麼謀生?)!

柯老師說,是你們大人太緊張(明明記得我說得是大人太擔心)!

 

然後心理師就會接到大人們的來電,然後問我真的有這樣說嗎?

有時,電話那頭還會有孩子在大吼大叫。

 

原來,找了好幾個精神科醫師跟心理師,最終總算肯跟我這位晤談。

當然指望我能貫徹大人長期對孩子無法推行的「意旨」囉。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我的發言就是他們那套,孩子怎麼可能願意繼續來談呢?再不,就算來談,也是一副「不想談」的嘴臉。

 

瓶口不鬆,我又怎有機會輸送讓孩子本人(非大人所認為的)覺得有意義的反思呢?

 

我明白這些求好心切的大人,也是因為擔心,也是想要孩子好

但他們不清楚的卻是,說明書上有寫,要順時鐘才會將瓶塞旋開

方向不對,越用力,只會讓局面更糟。

 

唉,畢竟人家不是專業的,所以才會一急就亂出力(有時連有專業背景的也參一腳)

我真的不想賺太多次晤談費,但充其量我也只能幫助這孩子幾分之一啊!其他大人的變數,我真的只能另外約時間了...(乾脆就讓他們先讀這篇吧!)

 

呼,老是來亂,心理師得自己先去紓壓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