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多了總得接話。

可曾認真想過怎樣的接話可以完全承載住對方嗎?

 

還記得人腦可分為「理智腦」與「原始腦」嗎?後者掌管活命與情緒等基本反應,前者則可思考並推論他人可能的反應以因應外界。

於是個體對任何人事物所產生的回應,會有兩腦反應一致或不一致的兩種狀態。

舉例:

大多數人都因為林書豪又謙虛又球技好(理智腦),所以很肯定這個年輕人。我看他也挺順眼的(原始腦)。(一致)

大家都認為抽煙不是個好習慣(理智腦)。但是飯後一根煙,快樂似神仙(原始腦)。(不一致)

 

一個人處於兩腦一致的狀態下,不太會找心理師。

但若是陷入不一致時,則頗有機會找人講講(持續累積矛盾掙扎並不舒服,身心會自然想找出口)。

表面上對方是在請益,實際上是因對方處於矛盾中,一時還沒法找出妥協的平衡點而murmur著。

真要接話,記得把對方兩腦的想法與感受都講出來,甚至列出利弊得失讓其自行取捨即可。

因為對方內心往往還在掙扎,所以萬一只回應其理性腦的意見,則對方會更強調原始腦的感受(反之亦然)。

最後對方即可順利將自身的「腦際矛盾」轉嫁為「人際衝突」而將自身的不愉快歸因於外了(都是別人阻止,都是別人縱容)。

 

舉例:

百貨公司逛衣服,看到一件喜歡的,但價錢比預算高。(原始腦與理智腦出現不一致而矛盾)

「這件衣服挺好看的。」

「可是你衣櫃裡已經有類似的。」

結果往往就偏要把卡拿出來刷(要不然最後要是沒買則會把氣出到出聲阻止的旁人)

 

「這件衣服不錯看耶!」

「買啦買啦!買了別忘了也借我穿穿喔!」

結果多半決定乾脆不買(心中還對出聲的這個朋友重新評估是否值得結交下去)

 

「這件衣服還不錯耶,你覺得呢?」

「嗯哼,不錯喔,可以考慮。」

「可是有點小貴。」

「也的確是。」

「那到底要不要買啦?我想聽你的意見!」

「買了穿起來很美,但這個月的三餐就得省著吃。不買的話,也許有好幾天都會一直想著這件衣服...這真的得琢磨琢磨...」

 

心理師發現:不少人問旁人都得不到滿意的回答,乾脆喃喃問著推車裡小baby或是牽著的小犬...

雖然小baby跟小犬都給不出回應,但見當事人自問自答一陣子後,倒也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

 

原來人們慣常以「詢問旁人」來處理自己腦際的不平衡。其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恰如其份反映其投射的客體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