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就知道「嗯哼」不是敷衍,而是認真傾聽時自然會有的反應。

因為未經過鍛鍊的腦袋,通常在接收別人發言沒多久後,會很自然地想發表自己的觀點。

所以心理師的訓練養成,得刻意練習著「嗯哼」,讓前來晤談的案主,得以順利地找到「出口」。

 

一個人的發言若得到認同,則可讓積累到幾近發酸的垃圾得以「出貨」。

所以想成為一個好的「客體」(相對於發言主體者來說),得有被投射的肚量。

通常小狗比小孩更適合當作被投射的客體。

 

想從事助人工作者,得好好斟酌自己的肚量。

問自己是否願意從聽做起,扮演好被投射的客體。

 

心理師還發現:通常美髮師會比較容易聽見理髮客人的心聲(甚至是平常不對人說的秘密)。

原來站(坐)在客人後方工作時,客人就可以對著鏡子一直講一直講(認定後頭那個人在聽)。

而美髮師便成了一個相當完美的被投射客體。

 

難怪台灣比較多人愛跑理容院...(相較於找心理醫生)

也更明瞭為何精神分析治療強調要病患靠在躺椅上自由發言,而心理醫生則坐在其後默默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lke 的頭像
    slke

    心理師的眼睛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