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木古實創造出一盤盤精彩對弈佈局的吳清源...認為下棋最重要的精神就在於「致中和」:面對盤面變局,找出最合理的因應落子,讓盤面上原本存在的每個棋子發揮最大力量...。」這幾年拜訪老師的機會減少,然每回走進台大心理系南館的115室,總有著滿滿能量。回家,試著google「吳清源」...

「我認為,圍棋是一種和諧的狀態。它的重點不在於競技或爭勝負,而是調和。由一枚一枚講究均衡的棋子最後所構成的一盤棋,便是建立在和諧的基礎上。」據說川端康成在執筆「吳清源棋談」而前往取材的時候,曾就其棋風、風格、特色等加以提問,然而等待許久都沒有得到確切的回答,從頭到尾都只聽到他談論對於圍棋的想法。

吳清源接著進一步闡釋「調和」的真諦:「就我的想法而言,圍棋這種東西,是由一枚一枚的棋子所逐步累積構成,每一枚棋子無論被擺放在棋盤上的哪個位置,其所蘊含的作用或力量都依然存在。當一枚枚棋子的力量達到完全的調和時,便具有完全的整合性力量。假設這裡有三枚棋子,它們三個結合起來的力量,或許是十五,或許是十,也可能是任何數字。換言之,三枚棋子所能達到整合性調和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其所發揮力量的多寡。因此我所致力的工作就是:讓自己所打出的每一枚棋子,都維持在最高的作用與調和狀態。」

「圍棋講究的是調和,因此勉強是行不通的。每一枚棋子,原本都不應該會被提取或成為死棋,是因為有不合理的情形出現,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略)我認為,圍棋的勝負與一般的輸贏略有不同,因為其中所佔的人為因素極少,幾乎純屬自然現象。只不過人們將此自然現象,冠以勝負的名義罷了。」以上就是吳清源針對川端康成的提問所作的回答。

從「癌細胞指數」聊起,談到了醫生找不出答案時,就得自己慢慢調整。其實心理推論的實踐,可以運用在任何對象上。而在緩解這大半年來的頭暈之中,老師探究著最適自己的養生之道。

「你有要幫忙美兆嗎?陳老師想知道。」「系上錯失了幾位很棒的應徵者...」「本土心理學得從文化人類學接軌...」最後在「記憶退步」的話題上,講到了之所以能「記得」,就按能否建立推論的脈絡,而一步步的接點則在於瞭解當事人的心思模式。

寫在部落格,讓資料存在雲端,再以關鍵字引出...我也說了一點幫助記憶的捷徑。

 

六十六歲的老師,信手拈來都是智慧,要他面對漸漸失去能力的滋味肯定不好接受。搬出老爸的菱形人生,剛好都有眼睛退化的隱憂...想起了「心理師的單行道」,便講了面對loss的修練...

更懂老師的話,更能體會老師的心境...這是這次碰面的感想。剩下的,就是在時間軸上的親身經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lke 的頭像
    slke

    心理師的眼睛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