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心,對心焦的靈魂來說,太奢華。
於是,亂了步調,促了吸呼,連話都繞在枝節講。
通常,這樣的氛圍是極具感染力地。
心理師,只要稍不留神,就會掉進「快問快答」的活動中。
可否定睛看見個案身身心所受之苦?
甚至與其失喪靈魂同頻但不共舞?
--------------------------------
昨兒個上午與一群即將接受校務評鑑的老師們偶遇。
對於老師們也認同定期「整理」對教學人生是有助益,並且在做出資料後也頗有成就感,讓缺少整理紀律的心理師打從心底佩服。
但太累容易心煩
心理師沒辦法幫她們「整理檔案」或是熬夜「貼側標」...
於是將課程調整為「修練垂目覺」,一方面實地操作,一方面也翻開「心理師的單行道」中的文章資料朗讀。
鬆,放鬆,真的需要練習!!
無法脫離苦海,至少練習飄浮在海上呼吸(通常越驚慌就會越快滅頂)
晚上則是陪伴得照顧家中「邊緣型性格」子女的苦主:
重點一:任何孩子得年紀過25後才可能有轉機,所以...
重點二:照顧「邊緣型性格」的苦主,得有自己信仰,與他人連結
重點三:定期往南部老家走,要有足夠理由離開子女幾天
心理師若出手,首選是協助要照顧該個案之苦主們(系統的觀念)
練習抓出重點
才不會不自量力
更是專業與否的分水嶺!!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