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認為一旦跟「輔導」沾上邊,就表示有了不可告人的「問題」;有朋友知道我是心理師,甚至打趣地不跟我握手,深怕我會穿透他的心思似的!但請不要以為經常出入輔導室的孩子,就一定讓人傷神,因為阿豪就是這樣的學生。舉凡電腦維修、跑腿通知同學,甚至幫老師買便當,他都樂意服務。阿豪可是同事一致公認的超級小幫手呢!

 

 

其實學校心理師並沒啥任務可分派給他,但就是那種成熟懂事的神韻,叫我忍不住想跟他聊天。直到有一天阿豪跟我講了一個虛擬媽媽的「故事」後,我才知道,什麼是早熟的代價?

 

 

阿豪說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而我嘗試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呈現。也許,這會讓你我更貼近他的心路歷程。

--陌生人

 

 

       剛知道媽媽要搬回來住時,內心是高興大於不安。畢竟這是十幾年來一直期待的幸福。沒想到,一股「陌生人」的強烈感覺,讓從小就習慣自己料理三餐的我,不太能接受「她」會有提供飯菜的動作。但這又不能讓她知道,怕她的心臟病會因此發作。這種私有時空被陌生人介入的不舒服,混合著對媽媽該有的尊敬,真的很怪。

說來慚愧,我也搞不太清楚她為什麼回來?現在又在忙些什麼?但一旦她叫我搬東西或拿什麼,再忙我也不好意思推辭。對比朋友還不熟的母親,有份見外的客氣。說真的,我沒有因為是單親家庭背景而養成任何不良習慣,跟社會新聞中,常會報導犯罪者是出身自單親家庭的情形並不一樣。但我小時候還是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家裏的情況,當同學好奇我家為何老是只有男生接電話時,我只得編些理由,不是講媽媽到南部出差,就是在國外旅行;老師作身家調查時,我也會跟老師說媽媽回娘家照顧阿媽去了。其實,我一直在靠一個「虛擬媽媽」來應付周遭的疑問。但等到媽媽真回到身邊後,竟成了這種始料未及的感受。

 

 

我已經可以接受父母也有他們無能為力的情況,但有時我會因此少了一些交友的機會。畢竟別人的父母也會擔心我會不會對他們的子女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小時候我甚至會有『如果我有辦法讓父母高興一點,說不定他們還能在一起』的蠢想法,但如今我竟寧願選擇保有我這十幾年來已固定的生活模式。有點感傷,想哭。這種感覺讓我自己煩煩的。

 

 

我知道我需要關懷,但對親密關係生疏久了,我反倒渴望能保留一塊私有空間。

 

 

我好像比較習慣那個陪我十幾年的「虛擬媽媽」。


--漠視

 

 

       一直搞不太清楚我父母為什麼處不來?為什麼要離婚?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瞭解他們。但我心裏總假設他們會活得夠久,也許得等他們病危時,我才問得出口。

爸爸一直不清楚我讀到幾年級了?連我生日都不曾記得。小學時我曾逼他來參加學校活動,不過從來沒成功。那時我還會怪他不參與我的生活,然後他就會大發一頓脾氣。印象中,每次吵完我都可以請同學客,因為他總會莫名奇妙地塞些錢,大概是想用物質來彌補我吧。國中後,就沒有這種意外之財了,因為我不再跟他吵,更不允許自己在他面前哭。

我上大夜班打工一學期,他從頭到尾沒發覺。同學羨慕我有「沒人管」的自由,而我也接受這份漠視。我下定決心要自己「照顧」自己、「愛」自己。

電視新聞每次對青少年犯罪都會分析報導,原因之一老離不開單親家庭,我不認同。朋友中有吸安的、有加入幫派的,但我還算自制。只是我還是會擔心別人發現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聽到節目裏討論單親小孩的問題,總隱約刺中我的「要害」!

生命似乎不再有什麼事會讓我覺得驚奇,不過一般朋友都覺得我滿開朗的。他們不知道我其實是有問題的:不容易相信別人、不能跟人太親近。不過我不讓這些感覺沉澱,這十幾年來都過得很好、很獨立,要不是媽媽突然回來,介入我早已規律的生活,我也不會煩躁。

她有心臟病,我不能埋怨她。其實這麼多年,我早忘了要怪她。她也有說不出的苦衷吧,我只是不喜歡她替我準備晚餐。我知道她想多做點什麼來幫我,可是她不知道我從國中起就不准自己期待爸媽愛我。我規定靠自己長大長好,她現在煮東西給我吃,會讓我憶起那個等不到爸媽來參加母姊會的孩子,更會喚醒那個專家眼中會變壞的孩子!

 

 

我已經努力這麼多年,為什麼不讓我忘記那個沒人愛的小孩?

終於告訴媽媽不要再替我準備吃的了,我早已懂得打理一切,這樣照顧我反而讓我不習慣。話才出口,母親的神情卻告訴我:她早就知道我潛藏的不自在,只是她還是習慣當我是她離家時的那個孩子。

--愛哭鬼

 

 

        我作了一個許久都沒再出現了的夢:在舊家的客廳裏,有個小孩正設法用哭鬧留住即將離家不回的母親。她一要走,他就叫,但儘管他又吼又耍賴,她還是走了,沒帶走任何「東西」。

我驚醒,還好是一場夢!但那個愛哭小鬼的思緒卻停不下來。

媽媽跟爸爸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離婚?搞不明白是有了外遇還是愛賭博?愛哭的小鬼只不過要爸媽愛他,可是他們完全不在乎那個小鬼的感覺──十歲的孩子不要一個破碎的家!倔強,倔到故意不拿放在桌上的飯錢;肚子餓了,還偏偏說吃過了;才國小畢業的自己,沒本事還學人家去打工;逞強,就為了報復自己被忽略漠視。

眼淚突然不聽使喚的流過臉龐。真討厭,為什麼這些畫面要出來?我不要當愛哭鬼!

 

 

過著沒有玩具的童年,我要求自己不能學壞,每天我還是早早寫完功課等大人回家,雖然我知道沒有人會回來,還是假裝有人會催我早點睡;打工被別人欺負,找不到靠山,要忍,因為我要那筆錢;從來沒有人記得我的生日,不過我看起來還是很樂觀。有一次被邀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派對,我不敢相信他父母竟為他邀了那麼多的同學親友,只因「十五歲」是值得慶祝的。我的祝福撐不久,只好提早離席。依稀記得那小小的身形,一步一步哭著走回家──那個沒有人管、沒有人疼、只有空殼子的家。

十五歲辦轉學,爸爸竟陪我去,我要他在司令臺等我辦好就夠了。能幹獨立的我,邊跑各處室,邊瞄這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在秋老虎的日頭下等待的模樣。這就是我一直渴望的父愛啊!我竟被感動,實在不想有這種「變態」的感情!不然又會像那個愛哭的小孩了。

我還不習慣接受那個當年哭鬧不止的小鬼,不過我不會再掐住他脖子,不准他哭了。他只是氣媽媽不愛、恨爸爸不理。

 

 

我會練習包容他,給他愛,給他時間慢慢長大。

 

 

 

餘韻

 

 

       在熙來攘往的都會裡,大夥行色匆忙,感覺每個人的記事本都行程滿檔;毫不遲疑地前進,彷彿人人都有自己的方向‧‧‧。

 

 

身為心理師的我,卻在城市角落邊,聽見呢喃串串,原來滴血的傷口從沒結痂,對愛的渴望未曾停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