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旺隔天照常出現,只是言行似乎收斂不少,誰知到內疚只讓他乖了不到一星期,野人就讓「多元」課程瀕臨解體,許多老師都被吉旺改造成「告狀一族」,也讓心理師在學校的「人氣」旺了起來。
- Oct 03 Mon 2005 16:22
找不到班級的學生(下)
精彩演出
- Oct 03 Mon 2005 16:14
找不到班級的學生(上)
傳說中的野人
剛到輔導室,就常聽到大家談論一位綽號叫「野人」的學生。沒過兩天,一個逃學嚴重的特教班學生也告訴我,他最討厭張吉旺了,因為他是「流氓」,專門欺負同學。後來才弄清楚,原來「野人」和「流氓」,竟是形容同一個學生。
- Sep 25 Sun 2005 22:29
圓肚
- Sep 19 Mon 2005 15:38
一粒麥子
進入校園一陣子後,我們當中某位心理師有感而發:「學校原本就有完備的制度了,教、訓、總、輔、人事、會計等,各有所司;導師、專任老師亦都學有專精,如果各單位能協調共事,學校內的任何問題,都有人能負責處理。像我們這種體制外的人員,實在不容易切入。」語畢,大家皆十分認同的點點頭。
- Sep 19 Mon 2005 15:24
學校心理師到底要做什麼
關係建立
從心理診斷到心理治療,核心在於關係的建立,而「關係」是建立在個體之間的,所以學校心理師得先要跟整個校園有所互動。
光讓師生知道有「心理師」的存在是不夠的,要真正成為校園生態中的一份子,自己得先認識生態裏的不同族群。而這一步,就從輔導室的同事開始。怎麼說呢?第一、這些同事在學校的經歷遠比自己豐富,只要他們願意分享,透過他們對學校的瞭解,可以讓自己更快進入狀況。第二、自己在輔導室的表現,他們天天在觀察,如果能讓他們認同心理師的付出,相信或多或少,他們會替「學校心理師」打廣告的。
除了輔導室,全校還有一百多個教職員及幾千個學生,要建立關係,最讓人窩心又不令人覺得突兀的方法就是「記名字」了。經過兩個月左右,除了有十餘位老師我仍不能把名字跟人連在一起外,其他從校長到工友,我幾乎都「認識」了。至於學生,除了個案外,因為人數太多,只能試著多記幾張臉孔,多以微笑回應。
- Sep 18 Sun 2005 17:30
原點‧生活